在农牧业生产中,成本始终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然而,在动物养殖设施的规划与运营中,不能仅仅关注短期的成本投入,还需充分考虑因设施不完善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以猪养殖为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情一旦爆发,其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投资空气过滤系统成本的两倍之多,从长期运营来看,这相当于空气过滤系统四至五年的运行成本。倘若投资空气过滤系统能够成功预防一次严重的疫情,那么从经济和养殖稳定性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投资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对于农牧业企业来说,能否实现盈利,动物的健康状况是核心因素之一。空气过滤技术作为保障动物健康的有力手段,能够将绝大部分病原体,如 PRRS 病毒(PRRSV)、非洲猪瘟病毒(ASFV)等阻挡在养殖场外,极大程度地降低动物感染外来致病微生物的风险,进而显著提升猪群以及其他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养殖场设施装配空气过滤器的成本存在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建筑物和设备的初始配置情况、使用时长以及维护历史等因素。通常情况下,建成时间较短、设施较新的养殖场,在空气过滤器投资方面的成本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新设施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可能已经预留了更适合安装空气过滤系统的空间与条件,无需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工程。
PRRS 并非仅仅是母猪养殖场需要重点防范的问题,对于牛乳制品养殖场和家禽养殖场而言,同样是威胁动物健康与生产效益的重要隐患。空气过滤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包括 PRRSV 在内的多种空气传播病原体进入养殖场,并遏制其在养殖场内的扩散蔓延,从而避免代价高昂的大规模疾病爆发,为动物健康、生产效率以及运营成本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为预防 PRRS 病毒而安装的空气过滤系统,还具备额外的防护功能,能够防止地方性肺炎支原体(M - Hyo)的空气传播,这种支原体是引发地方流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此外,在当前中国养殖环境下,非洲猪瘟病毒(ASPV)对养殖场构成了重大威胁,已受到中国农业部的严密监控,而空气过滤系统同样能在防范 ASPV 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空气过滤系统是所有农牧业经营,无论是母猪养殖、养牛业还是家禽养殖,构建综合生物安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物安全领域,针对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致病病原体的防控研究与实践,国际上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各国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验证,普遍认为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是阻断病原体传播途径、防控疾病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美国专业科研机构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防控效果开展的专项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空气过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为了确保空气过滤系统在动物养殖场中发挥最佳效能,同时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 选择低气流阻力的过滤器:这类过滤器能够减少所需过滤器的数量,降低对额外过滤器外壳的需求,避免或减少因安装过滤器而扩建建筑物的必要性,从而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劳动力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 确保建筑物的气密性:良好的气密性是保证空气过滤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只有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气密性,才能使经过过滤的空气按照设计路径在养殖场内流动,避免未经过滤的空气从缝隙等部位进入,确保空气过滤效果。
- 准确监测建筑物内外压差:实时且准确地监测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差,能够及时发现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过滤器堵塞导致压差变化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
- 保障过滤器框架安装的气密性:在安装过滤器框架时,必须确保其与建筑物结构之间紧密贴合,达到气密标准,防止空气在过滤器框架周边泄漏,影响整体过滤效果。
- 依据设施与风险等级选择合适过滤等级的过滤器:不同类型的养殖场设施以及所处的不同风险环境,对过滤器过滤等级的要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精准选择具有相应推荐过滤等级的过滤器,以满足对不同病原体的过滤需求。
- 遵循制造商建议更换过滤器:过滤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过滤性能会逐渐下降。严格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建议,定期更换过滤器,能够保证空气过滤系统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持续发挥对病原体的拦截作用。
- 安装高效的反向气流阻尼器:反向气流阻尼器能够有效防止在风机停止运行或出现异常情况时,空气发生倒流,避免已过滤的清洁空气被外界污染空气再次混入,保障养殖场内空气环境的稳定性。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在实验室条件下,配备优质空气过滤系统的猪舍已经连续 4 年未出现感染情况。在高密度养殖区的商业养殖环境中,经过空气过滤系统处理的公猪舍能够连续 6 年保持无 PRRS 感染,母猪场也能实现连续 3 年无感染。这些实际案例充分展示了正确安装和运行的空气过滤系统在拦截生物气溶胶、防控疾病传播方面的强大能力,为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